关于住建部即将发布的2025新版《资质标准》,这绝对是所有建筑企业关注的焦点。虽然正式文件尚未公布,但根据改革趋势、征求意见稿和相关政策导向,我可以为您梳理出在人员、业绩、职称和学历等方面的核心要求和预期变化。
总的来说,新版资质标准的改革方向是 “简化资质类别、压减等级,强化个人执业责任和突出企业业绩与信誉” 。
新版标准预计将进一步精简企业所需人员数量,但同时对关键岗位人员(尤其是技术负责人) 的能力和经验要求会更高。
注册执业人员:
强调“人证合一”:对注册建造师、注册建筑师、注册工程师等人员的要求仍是核心,但审查会更严格,严厉打击“挂证”行为。要求注册人员必须在岗履职,并缴纳社保。
数量可能调整:部分资质等级的注册人员最低数量要求可能会被削减或优化,更侧重于项目实际需求而非堆砌人数。
技术负责人:
这是变化的核心! 新版标准将极大提升对技术负责人的要求。
业绩要求:技术负责人必须主持完成过本类别相应等级的工程项目至少2项(或更多)。这意味着他不能只是有证,还必须有“成功的实战经验”。
执业资格与职称要求:技术负责人通常要求具备注册执业资格(如一级注册建造师)或高级及以上职称。
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:
对施工员、质量员、安全员等“八大员”的要求将继续保持,并强调持证上岗和岗位责任制。
技术工人的考核将更规范化,强调经过培训、考核或职业技能鉴定,并持有相应证书。
业绩要求分为两个层面,都变得至关重要。
企业工程业绩:
申请高等级资质(如施工总承包一级、特级)时,企业近5年或10年内完成的代表性工程业绩是硬性指标。
业绩必须真实、可查、备案完整。所有业绩都需要录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(“四库一平台”),确保数据互联互通,杜绝虚假业绩。
技术负责人个人业绩:
如上文所述,这是申请任何等级资质的必备条件。技术负责人个人主持完成的业绩,是衡量企业技术能力的直接体现。
“主持完成”通常指担任项目的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。

职称要求主要与技术负责人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挂钩。
高级职称:
企业的技术负责人通常必须具备高级及以上工程序列职称。
对于高等级资质,可能还会要求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级职称人员。
中级职称人员:
企业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序列中级以上职称人员,涵盖结构、财务、经济、会计、统计等专业,以构成合理的管理团队。
新版标准可能会更注重职称专业的齐全性与企业资质的匹配度。
职称与执业资格的互联互通:
政策正在推动职称与职业资格的衔接。例如,取得一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,可视同具备中级职称,并可据此申报高级职称。
学历要求通常是获取更高资格的基础。
对于技术负责人:
虽然没有明确文件规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什么学历,但要获得高级职称,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(例如,大学本科毕业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)。因此,学历是间接但重要的前提。
对于注册人员:
参加注册建造师、注册建筑师等资格考试,本身就有学历和工作年限的要求。因此,企业配备的注册人员,其学历已通过考试报名资格进行了前置审核。
2025新版《资质标准》的导向非常明确:鼓励企业培养和留住实干型人才,重实绩、重信誉,而非单纯凑人数、凑资料。
为了应对新标准,企业应立即着手:
核心人才储备与培养:重点培养或引进既有注册证书、又有丰富业绩和高级职称的复合型技术负责人。
业绩管理规范化:确保所有已完成项目及时、准确地录入“四库一平台”,做到业绩档案完整、可追溯。
社保唯一性与人员合规:确保所有申报资质的核心人员社保关系唯一且在本单位,杜绝任何“挂靠”风险。
关注官方发布:密切关注住建部官方网站,等待《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(征求意见稿)》的正式定稿和发布,并以此为准做好准备。
总而言之,新版标准旨在“挤水分”,推动建筑业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。企业必须苦练内功,夯实人才基础,才能在新规下顺利过关,赢得市场。
联系人:危思慧
手机:18705008862
邮箱:815337178@qq.com
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仙艺路108号(原沿山西路北侧)江山园(阳光城山与海 (一期)) 20#楼1层10复式店面